2021年的組件非正常漲價,打斷了光伏度電成本下降的趨勢,但這只是光伏發展漫長過程中的一個插曲。同時,眾多開發企業發現地方政府的胃口越來越大,為何項目要配套產業屢禁不止?這根本的原因還是光伏技術進步之后,具備一定的支付能力。
從長周期看,只要人類能夠制造的東西一定會過剩,如果再補充一點,只要中國人能制造的東西一定會很快過剩。根據光照資源不同,目前光伏的設備發電成本在0.2-0.4元/kWh,過剩的壓力持續刺激技術進步,度電的技術成本繼續向0.1元/kWh進發。何時能夠達到,很難預測,但是伴隨著技術前進的過程,光伏發電與基準價電價之間的差額越來越大,這個差額的分配將改變電力市場和其他行業的商業結構。在此,我們簡單分析
誰能獲得這個差額:
一
地方政府首先獲得光伏降價的紅利,通過要求投資企業必須配套產業或漲地租等方式。投資企業對投電站要配套產業的模式深惡痛絕,國家能源局也反復喊話,不準設置門檻,但是卻毫無辦法。原因有兩個,首先,國家能源局完全下放了項目審批權,項目的決定權在縣市政府;第二,光伏的降價空間確實可以支付這部分成本。3060讓電力投資企業只有新能源這一條路,社會上還有大量的資金在亂撞,總有人愿意多付出代價拿到項目開發權。
很多人會問,配套產業這個問題如何解決?答案是很難解決。除非國家全面上收項目審批權,才有可能部分解決這個問題。從市場經濟的規律來看,這個問題是無解的。從積極的意義來看,確實刺激地方政府落新能源電站的熱情。
二
電力系統的靈活性將受益于光伏降價帶來的付費能力。2019-2021年的平價項目干完之后,2022年開始,預計無論保障性并網還是市場化并網,都需要電站自己支付一部分靈活性的成本。這個是我們最希望看到的結果,即光伏必須支付那些能幫助自身規模不斷增長的服務,而不是讓地方政府把差價全部拿走。特別是大量波動的風光進入電力市場之后,將進一步逼迫電改提速,預計未來分布式光伏也會配儲能。希望下一步配套儲能的政策能夠符合市場規律,而不是一刀切式,完全不管儲能服務的質量。
三
下游電力用戶,最終會享受到低價&綠色的電力。我們在之前的文章中分析過,光伏的優勢是便宜而不是綠色。未來技術進步帶來的低價綠色電力將讓電力用戶受益是光伏的終極目標,這個過程也將改變很多產業的空間布局。即將出現變化的就是化工,化工行業的脫碳主要就是盡可能減化石能源作為原材料,主要的替代就是風光制氫來實現灰氫到綠氫的轉變?,F在綠電制氫還沒有價格優勢,后面化工逐步納入碳市場,同時光伏成本進一步下降就會出現破局的關鍵點。部分機構做過關于綠色化工的研究,認為隨著電價的變化,中國大量化工會向風光資源好的地區轉移。
對此,我們認為產業的空間轉移不受限于單一因素,但是毫無疑問,風光資源作為新世紀的類石油資源,必然對產業的布局產生巨大的影響。另外,并不是只有制造業受制于電價,數字時代比拼的算力資源也同樣受制于電力供應,后面數據中心等的布局也將重點考慮能源的支出和脫碳的要求。
光伏通過自身的努力獲得了未來主體能源的地位,那么也必須承擔主體能源的責任,控價保供是必須實現的,希望通過全產業鏈的努力,早日實現0.1元/kWh的目標。
新能源電力投融資聯盟 作者: 彭澎